这一款是防眩光的OCA:
可见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,作为核心材料之一的OCA光学透明胶也需要不断地升级更新。
很多时候,大家喜欢对一类产品进行分类,那么从应用的角度,OCA的各种细分呢?今天我就给大家大致列一下,仅供参考。
1)最基础的薄胶
一般厚度是25-125um,丙烯酸酯类,主要应用于GF/GFF等外挂式触摸屏功能片的应用,粘接ITO薄膜和盖板玻璃等,目前这一部分市场,基本上都是国内企业在供,如中山皇冠,安徽富印等等。由于这一类应用会越来越少,所以基本上市场体量也已经固定,很难大幅增长了。
2)全贴合应用厚胶
一般厚度是100-250um左右,丙烯酸酯类,主要应用于触摸屏或者盖板玻璃与液晶屏的粘接,消除外挂组件和显示屏中间的间隙,可以有更好的对比度等优点,这个也是目前国内OCA厂商逐步替代国外产品的应用,主流几个代表性的大客户,在综合对比各方利益后,慢慢会采用国产的产品。我估计他们也是不太愿意换的,目前国外的全贴合OCA用的很稳定,价格也很便宜了,良率又高,冒着品质和良率风险的责任去换国产,何必呢?所以驱动力还是不够的。
这类产品的返修市场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厂商都在耕耘的地方,价格已经杀的一塌糊涂了,代表的企业如日久,金张,富印,皇冠等等。
3)高或者低介电常数的OCA
这个是全贴合OCA的一个功能附加,主要面向一些中尺寸的笔记本电脑领域,为了满足触控芯片厂商,对整个触控屏介电参数的设置,有更好的触控信号稳定而开发的,相对而言是小众一点的应用。这个目前3M的供应会多一些。
4)纳米银兼容OCA
这个是在薄胶OCA的基础上附加了功能,这个和阻隔UV的OCA也有点类似目的,针对市场上大尺寸的GFF结构的那些工控屏或者电子白板等产品,兼容纳米银透明导电膜的一类OCA,由于纳米银在市场上越来越少,所以这一类的应用也越来越少。以前这个是3M和LG化学的产品占主流,现在国产的如皇冠等也都基本可以满足要求。
5)面向盲孔屏的OCA
这个是全贴合OCA功能的附加,针对显示屏上摄像头区域的小孔,OCA超级的填充段差台阶的性能,可以帮助显示屏厂商简化工艺,不用在液晶屏上开孔而实现界面的填充。当然这个也可能算是一个过渡类型的产品,将来也不会是一个主流产品。这个是3M最早推出,而且还有专利保护,国内的如新纶和凡赛特也有类似产品。
6)聚烯烃类热熔型胶膜
这个一般厚度200-500um左右,由一些聚烯烃类热塑性材料做成,贴合需要高温热压,主要面向大尺寸的屏幕贴合,但是性能上存在如黄变等风险,所以市场也一直不大,以前国内的如深圳高仁和广州鹿山做的多一些,慢慢的这两家也转向了丙烯酸类胶膜产品。
7)丙烯酸聚氨酯改性胶膜
这个都是500um以上厚度的产品,主要面向大尺寸的电视那么大尺寸的贴合,由于需要填充非常厚的间隙,达到2-3mm那样的厚度,这类产品就比较合适,常见的就是日本的坂东或者国内的南通康尔乐等公司在供。
8)一体黑OCA
这是全贴合OCA的一个功能附加,通过添加黑色或者其他颜色的色浆,做成各种颜色的OCA,多用在车载显示屏上,可以提高车载显示屏在熄屏状态下的外观质感,但是由于牺牲了很多透光率,对显示的亮度等是副作用,所以也是一个小众的产品。
9)塑料面板粘接
以前电阻屏手机的时候,盖板有的使用PC,PMMA或者复合的材料,但是比较低端,现在很少了,但是车载屏用了不少这些塑料盖板,针对这个应用,也需要OCA进行特殊的配方设计,满足塑料盖板形变和释气的问题。这部分产品日东,琳得科等有不错的表现。
10)OLED曲面粘接
针对一些OLED屏的曲面粘接,需要OCA很强的抗起翘等性能,这部分产品,3M的产品是主流。

11)丙烯酸系胶水
丙烯酸类的胶水,液体的产品,以前是迪睿合和汉高为代表,但是由于胶水的贴合设备昂贵以及工艺控制复杂,目前市场上已经非常少了。

12)硅胶系胶水
虽然丙烯酸类胶水比较少,但是由于在车载市场上,对高温高湿,耐高低温等条件严苛,普通丙烯酸类相对处于弱势,不是丙烯酸类不能用,只是从原理上,硅胶会更好一点。所以以瓦克,迈图等公司为代表,有硅胶胶水类产品,当然国产也有一些产品,表现出不错的性能。
13)硅胶的胶膜
这类产品,目前市场相对玩家会少一些,因为对硅胶的工艺处理以及离型膜的搭配方面,很考验材料厂商的能力。
14)OCA的延伸产品
OCA大部分都是不含基材的纯胶膜或者胶水产品,如果配合一些功能膜,也会延伸出其他产品,比如手机钢化玻璃保护膜,显示屏内或者外防爆膜,低反射膜或者3A防爆膜等等。
来源:胶膜矩阵